|
自稱亞修斯,網路上通稱Zero Schumacher,自14歲接觸CF後一頭栽進CF的世界超過10年,以「把所有CF文字資料翻譯」為己任,似乎以cfzero開頭的ID在各討論區流竄,因為欠文稿而遭到通緝中……. |
|
2008/6/27 上午 12:30:02 |
三顆750G的硬碟作RAID5
第一次做這麼大空間的RAID
8年前第一次接觸到SCSI RAID5,對他容量、速度、安全性的平衡深深著迷,可是當時的SCSI設備價格,實在不是一個月一萬多薪水的我能負擔;即使退而求其次,IDE的RAID5卡也不怎麼便宜,更別說要準備至少三顆的硬碟,所以組一台RAID5機器一直是我的夢想。
自從SATA出世,而且家用陣列需求逐漸提升,當知道Intel的南橋開始支援RAID,甚至支援到RAID5後,我就一直很注意這方面的消息,託簽約客戶的福,下了一部用4顆750G Seagate硬碟組成RAID5陣列的伺服器。加上主機板南橋是ICH9R支援RAID5,終於在今天被我等到,當然二話不說抓來實驗了。
在按下[Ctrl+I]進入設定畫面,簡單的幾個選項「建立陣列、刪除陣列、降級陣列硬碟、離開」,在建立陣列畫面,我依照建議值,設定了RAID5,配置磁區為64kb,將三顆硬碟選取後,離開畫面開始安裝Server 2003。
「....這是最新的設備組合的主機嗎」,單單從格式化硬碟,拷貝資料到第一次重新開機,就花了一小時;進入GUI畫面,一開始的掃描硬體又讓我等了一小時;在輸入完序號,後續設定與第二次重開機,最後停在登入畫面花了七十分鐘;總計單單安裝Server 2003使用三小時以上!
後面更慘,進到桌面環境,切割剩下硬碟很慢,裝驅動程式很慢,甚至從D槽拷貝一個1.1G的映像檔到C槽,使用了近30分鐘,差點要把這套設備退貨。
到google查詢『ICH9R RAID5 效能』,「效能」與「笑能」評價的都有,該不會我這套設備真的是「笑能」吧?
從早上十一點開始安裝,弄到下午四點半,面對動作緩慢的主機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,突然我想到,如果把配置磁區改成128kb,情況不知道有沒有改善?抱著這種想法姑且一試,喔喔喔喔!這才是陣列的「效能」嘛!
因為我以前所學,不管是RAID0或是5都是以64kb為主,由於SCSI硬碟76G已經是驚人的容量,所以這麼設定並沒有問題。可是面對單顆750G,RAID5後有1.5TB的怪物級容量來說,64kb反而太小。
這次也多學到一件事,「以前學的東西,即使在當時是標準,現在的環境也必須有所修正」,只是蠻不爽的,泰安說明書只有寫BIOS設定,連RAID設定畫面教學都沒有,又全英文的,阿是看不起台灣人喔....
本文所在:拉拉雜雜--工程師札記
此分類上一篇:原廠維修中心一日遊
此分類下一篇:RAID5重建測試
|
|